第19章 朱允炆的试探(1/2)
夜幕低垂,朱允炆府邸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屋内,一群文官模样的人正襟危坐,神情严肃,气氛凝重。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红木圆桌旁,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和几碟点心,却无人动筷。
上首位置,坐着的正是皇长孙朱允炆。
他身着一袭淡蓝色锦袍,面容清秀,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显得温文尔雅。
只是,那双眼睛里,偶尔闪过的精光,却暴露了他内心的城府。
“诸位老师,深夜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何事,想必各位心中都已清楚。”
朱允炆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场的官员,都是曾经教导过朱允炆的饱学之士,也是他未来执政的班底。
他们深知这位皇长孙的性情,因此,一个个都显得格外谨慎。
“殿下,陕西那边传来的消息,我等已经知晓。”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捋了捋胡须,语气沉重地说道:“太子殿下龙体抱恙,我等臣子,无不忧心如焚。”
“是啊,殿下。”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之位空悬,恐生变故啊。”
“臣等今日前来,正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我大明千秋万代的基业。”
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担忧和忠心。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为国为民,实际上,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这些文官眼中,太子朱标并非理想的君主人选。
朱标虽然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但那都是建立在臣子们听话顺从的前提下。
作为朱元璋一手培养的继承人,朱标既有仁慈的一面,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
这种刚柔并济的君主,对于百姓来说,或许是福音。
但对于这些想要掌控朝政的文臣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当今圣上朱元璋,嫉恶如仇,雷厉风行,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望而生畏。
但只要小心谨慎,不触犯他的底线,倒也容易避开。
可太子朱标却不同,他如同一团棉花,看似柔软,实则内藏钢针,让人防不胜防。
这样的君主,太难掌控了。
因此,当听到朱标病重的消息时,这些文官们表面悲痛,内心却暗自窃喜。
在他们看来,朱标若死,就等于少了一个难以掌控的对手,少了一座压在头顶的大山。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朱允炆自然明白这些老狐狸的心思。
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但脸上却瞬间布满了怒容。
“陕西的消息?简直一派胡言!”
他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
“我父王身体康健,不过是偶感风寒,何来病危之说?”
“诸位如此议论,究竟是何居心?!”
他声色俱厉,仿佛真的在为朱标的病情担忧。
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场的都是官场老手,谁看不出他这点小心思?
不过,没人会傻到去戳穿他。
毕竟,这位皇长孙,可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殿下息怒,臣等绝无此意!”
一位大臣连忙起身,躬身说道。
“太子殿下龙体违和,臣等心如刀绞,恨不能以身代之!”
他声泪俱下,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臣等也是未雨绸缪,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啊!”
朱允炆故作一脸为难,叹了口气:
“诸位老师的忠君爱国之心,本王自然知晓。”
“可……若真如诸位所言,诸位皇叔之中,又有哪一位有资格继承大统呢?”
他故意问道,眼睛却滴溜溜地转着,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他明明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却偏要装出一副对皇位毫无兴趣的样子。
“殿下何出此言?”
一位大臣立刻起身反驳。
“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此乃天经地义,万世不易之理!”
“皇长孙殿下万万不可再说这种话!”
另一位大臣也急忙劝道。
“若太子殿下不幸……龙驭宾天,陛下自然是要立您为皇太孙,大明方能安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