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以古喻今(1/2)
第21章以古喻
奉天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一双锐利的眸子扫视着下方跪倒的群臣,
仿佛要将他们每一个人的心思都看穿。
“虽然太子朱标身体抱恙,但是咱还有这么多的儿子,为什么就要册立太孙?”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众人的心头。
“自古以来,也没有越过儿子直接册封孙子的道理。”
朱元璋的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扫过,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你们这些人倒是说说,有哪本圣人典籍告诉你们,要越过儿子直接册封孙子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一丝质问,更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
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群臣低垂着头,不敢与朱元璋对视。
他们心中清楚,皇上这是动了真怒。
朱允炆站在一旁,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难看到了极点。
他原本以为,今天早朝不过是走个过场。
皇爷爷会顺理成章地答应立自己为皇太孙。
毕竟,自己是嫡长孙,又是父亲和皇爷爷一直以来悉心培养的接班人。
等到父亲和皇爷爷都驾崩之后,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
成为整个大明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可是现在,皇爷爷居然说要立自己的皇叔为太子?
这怎么可能?
那岂不是抢了自己的位子?
朱允炆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恨。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几乎要滴出血来。
“不行!”
“绝对不行!”
朱允炆在心中疯狂地呐喊着。
“等我熬过去这关,将来当上皇帝之后,
一定要将这些藩王叔叔们全都给弄死,把大权尽揽手中!”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心中暗暗发誓。
然而,朱允炆眼神的变化,却没有逃过朱元璋的眼睛。
朱元璋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他心中更加肯定,自己的这个孙子,心胸狭窄,难以成大事!
而那些文官们,在听到朱元璋的话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朱允炆是朱标的长子,从陛下的种种表现来看,很明显是属意于朱允炆为皇太孙的。
按照正常流程,将来太子也是要把大明交到朱允炆的手上。
他们也是想着,今天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把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这件事给敲定下来。
等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再进行册封大典,这件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可没想到,今天陛下居然说要封另一个皇子为太子?
这让众人如何承受得了?
这些文官,和别的文武大臣不一样。
从他们被朱元璋派去当朱允炆的老师那一刻起,
这些文官的身上就已经被打上了朱允炆一系的烙印。
这辈子,除非朱允炆当皇帝,否则的话,其余皇子登基之后,根本不会重用他们。
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在翰林院编书编到死,甚至连外放为官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下场,自然不是这些人想要的。
这些人想要的是把持朝政,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所以,一定不能够让哪一个皇子当上太子。
必须要让皇帝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几个文官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明白,绝对不能够让皇帝这么做。
否则,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陛下,臣有话说!”
一个文官再也忍不住,猛地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朱元璋看向此人,眉头微微皱起。
他心中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最近的脾气有点太好了?
以至于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了?
不过,这样也好。
将这些人同时引出来,将来也好一网打尽,省得还要给后辈们增加麻烦。
朱元璋并不知道,这些官员们心中自然明白,自己这是取死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