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倭寇有银矿? 蓝玉再也按捺不住(2/2)
铜价上涨,看似不起眼,却会导致粮价跟着水涨船高。
原本就吃不饱饭的穷苦百姓,日子更加艰难困苦,雪上加霜。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
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沦为流民的悲惨下场。
而流民数量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引发民变和动乱。
如今,朱雄英竟然说东瀛有一座储量惊人的银矿,
这无疑是给朱元璋和蓝玉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看到了解决大明财政危机的希望。
那些什么燧发枪、佛朗机炮,暂时都可以放一放,缓一缓。
钱!
白花花的银子!
才是大明眼下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是重中之重。
没钱,就算有了再先进的武器,再精良的装备,又有什么用?
士兵们拿不到军饷,谁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卖命?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更何况是这些普通的士兵。
更何况,没钱,连制造这些新式武器都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难题。
造不出武器,又如何装备军队?
装备不了军队,再厉害的武器,也只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只能摆在仓库里生锈。
朱雄英的地下基地里,虽然已经秘密制造了不少燧发枪和佛朗机炮,
但与大明那庞大到令人绝望的需求相比,还差得远呢,简直是九牛一毛。
朱元璋与蓝玉瞬间来了精神,如同两头嗅到了血腥味的猛兽。
“雄英!”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你说的可是真的?”
“东瀛当真有一座银矿?”
蓝玉急不可耐。
“比大明所有的银子加起来还要多?”
两人四道目光,如同四柄出鞘的利剑,死死地盯着朱雄英,一眨不眨,
生怕他嘴里说出一个“不”字,让他们的希望落空。
这座银矿是否存在,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关系到大明的未来。
甚至可以说,关系到他们朱家王朝的千秋万代。
朱雄英也没想到,两人对东瀛银矿的兴趣会如此浓厚,如此迫切。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眼前的“爷爷”和“舅公”,毕竟是商人出身。
商人逐利,乃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别说是银矿了,就算东瀛有座铜矿、铁矿,甚至是一座煤矿,
这两人也会心动不已,趋之若鹜。
在朱雄英看来,朱元璋和蓝玉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性格。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语气平静而坚定。
“没错。”
“东瀛,确实有一座银矿。”
“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这座银矿的储量,占了全世界的三成以上。”
朱雄英故意用了“全世界”这个词,想看看两人的反应,试探一下他们的认知边界。
虽然他不知道朱元璋和蓝玉对“全世界”这个概念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
但他可以肯定,两人一定明白“三成”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巨大分量。
至少,会像他所说的那样,比大明所有的白银加起来还要多得多。
果然,朱元璋和蓝玉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两座即将喷发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