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改革(2/2)
这种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
最简单的一点,商人是没有资格穿绸缎的。
哪怕你富可敌国,家财万贯,也只能在家里偷偷摸摸地穿一穿,
一旦到了外面,就必须换上粗布麻衣。
这一点,即使到了明末那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也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如果有机会能够摆脱商人的身份,
搏一个世代公侯,那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不过,心动归心动,敢不敢真的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而朱元璋和蓝玉这两个“商人”,显然是属于那种敢想敢干的类型。
朱雄英心中有了底,便再次开口说道。
“既然爷爷和舅公都有此意,那我就直说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从表面上来看,就是要重商税,轻农税。”
蓝玉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重商税,轻农税?”
他有些不解。
“这样做的话,会不会把那些富商给逼反?他们要是真的反了,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朱雄英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容。
“舅公,您多虑了。”
他摇了摇头。
“商人沟通南北,经略东西,所获利润何止千万,可他们只需要缴纳微不足道的赋税。”
“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老百姓呢?他们不仅要承担沉重的税务,还要服各种徭役,一年到头,连肚子都填不饱。”
“真要说造反,那也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跟那些商人有什么关系?”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老百姓因为活不下去而起兵造反的,或者是因为世家门阀的利益受损,在背后煽风点火,鼓动百姓造反的。”
“可您听说过有哪个商人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的吗?”
“没有!”
朱雄英斩钉截铁地说道。
“要是行商真的活不下去了,那就别行商了,干脆回家种地去!”
“更何况,商人买低卖高,本来就利润丰厚,即使加重了商税,他们的利润依然很高,这一点,爷爷和舅公不会不知道吧?”
“有这么高的利润在手,换做是谁,也不会傻到去造反吧?”
说完,朱雄英将目光投向朱元璋和蓝玉,等待着他们的反应。
朱元璋点了点头。
对于朱雄英的这番话,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毕竟,他自己就是从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对民间疾苦,对商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如今大明的商人,在极低的税率下,很多人甚至连这点税都不交。
他们把大把的银子装进自己的口袋,一个个富得流油,成为了大明最富有的一群人。
对于这些,朱元璋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皇帝,他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
而是要综合整个大明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没有这些商人走南闯北,沟通有无,整个大明就会慢慢变成一潭死水。
一个没有活力的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明知道这些商人偷税漏税,却一直没有大力追究的原因。
他不仅要为全天下的百姓着想,更要为自己老朱家的江山社稷着想。
现在听了朱雄英的这番话,朱元璋突然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自己真的是一个商人,即使朝廷加重了商税,
自己的日子也肯定比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要好过得多,根本没有理由去造反。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脸上闪过一丝愧疚之色。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觉得这些商人走南闯北,
风餐露宿,非常辛苦,却忽略了那些辛辛苦苦耕种的农民,要比他们辛苦得多。
现在听到朱雄英的话,他才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