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监察富商收入(1/2)
朱元璋和蓝玉面面相觑。
“这有何难?”
朱雄英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
这当然很难!
这可是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啊!
朱元璋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真像朱雄英说的这么轻巧,
自己何必天天为了国库那点银子愁得头发都白了?
要知道,大明朝廷虽然立国多年,但内忧外患可是一点都不少。
北边的蒙古人时不时来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又闹得凶,
国内还有些不安分的家伙蠢蠢欲动。
哪样不要钱?
想到这,朱元璋忍不住开口问道:
“乖孙,你倒是说说,准备如何来做?”
朱雄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事儿急不得,得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裆。大明现在这情况,折腾不起,到时候反而得不偿失,那就不美了。”
朱元璋和蓝玉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看来这孩子虽然一直待在金陵城里,但对天下大势还是门儿清的。
两人不由得在心里又一次感叹,这小子真是太不一般了。
幸亏是自家的孙子,自家的娃,不然的话,
有这么个聪明得近乎妖孽的家伙起了反心,自己还真不一定能降得住他。
朱雄英可不知道朱元璋和蓝玉心里在想什么,他继续说道: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赢,就得先摸清对手的底细。”
“朝廷想要知道能收上来多少税,就得先弄清楚这些商人们都在卖什么,怎么卖。”
“所以,咱得先成立一个税务院,让大明所有的商户都登记造册,让朝廷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些什么。这样一来,才好知道该怎么定税。”
朱元璋和蓝玉连连点头。
现在大明朝廷虽然知道这些商人在做买卖,也知道他们大概在卖些什么,
但具体到每个人在干什么,朝廷还真不清楚。
朱雄英这个法子不错,成立一个税务院,摸清这些人的底细,才好下手。
“嘿,税务院,这名字倒是挺新鲜。”
朱元璋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税务院成立之后,天下所有的商户都必须来登记,然后才能继续做买卖。要是没登记还敢做买卖,那就对不住了,全部家产充公!”
朱元璋听了,没吭声。
这事儿就得这么办,法无严令不行,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可问题是,登记造册之后呢?
商人们还不是该怎么做生意就怎么做生意,对朝廷收税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大明现在实行的户籍制度。
为了让老百姓都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别到处乱跑,朱元璋发明了路引制度。
想出远门,走亲访友?
行,拿出路引来。
没有路引,或者路引和本人对不上?
那对不起,按违法处理。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安分守己,别给朝廷添乱。
当然,对商人来说,这路引制度其实影响不大。
只要老老实实登记,朝廷也不会为难他们,该做买卖做买卖,该出门出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