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冯胜率先认怂(1/2)
冯胜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
勋贵们浑身一震,酒意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透骨的寒意。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什么,竟敢直呼当今圣上的名讳!
冷汗,涔涔而下。
胆小之人,更是慌乱地四下张望,生怕暗处跳出锦衣卫,将他们当场拿下。
冯胜铁青着脸,目光如刀,扫过众人。
“不要以为,我是在危言耸听。”
“陛下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手里的土地,你们,必须交出去!”
“到时候圣旨一下,莫要怪我,没有提前提醒!”
冯胜的警告,落在这些骄横惯了的勋贵耳中,却如同耳旁风。
他们依旧嘴硬,依旧不肯相信,这位曾经和他们一起打天下的皇帝,会真的对他们下手。
“反正,我的地,是绝不会交出去的!”
“这都是我家,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
“陛下再怎么样,也不能不讲理吧?不交,就是不交!”
他们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语气斩钉截铁。
冯胜看着眼前这群执迷不悟的昔日袍泽,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已经尽力了,奈何,这些人,冥顽不灵!
冯胜猛地站起身,语气冰冷,再无一丝温度。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你们,别觉得我说话难听。”
“既然你们执迷不悟,那就这样吧!”
“到时候,陛下的刀,落在你们头上,可别后悔今日所言!”
话已至此,宴席也再无意义。
勋贵们纷纷起身,告辞离去。
冯胜连起身都欠奉,只是冷眼看着他们,一个个消失在门外。
望着空荡荡的大厅,冯胜长长叹息一声,胸腔中,满是悲凉。
淮西勋贵集团,真的要走到末路了吗?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几道身影,去而复返。
为首之人,正是之前一直沉默不语的勋贵。
他们走到冯胜面前,躬身一礼,语气诚恳。
“公爷,我们敬您是淮西勋贵的领头人,想真心实意问您一句,陛下这次,到底是真是假?”
原来,他们并非真的冥顽不灵。
只是碍于颜面,碍于众人都在反对,不好当面改口。
如今众人散去,他们才敢回来,向冯胜求证。
冯胜看着他们,心中稍稍安慰。
淮西勋贵中,总算还有几个明白人。
这样一来,或许,还不至于全军覆没。
“我只能告诉你们,陛下这次的决心之大,远超你们想象。”
“如果不是真的动了杀心,陛下会让我来提前知会你们吗?”
几人闻言,悚然一惊,面面相觑。
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次,是真的要变天了!
几人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既然如此,我等心中有数了,多谢公爷今日,直言相告!”
次日,早朝。
文武百官,齐聚奉天殿。
洪武大帝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威严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朱元璋缓缓抬手。
“众卿平身,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总管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臣,有本要奏!”
一个御史言官,越众而出,朗声说道。
“启奏陛下,如今大明,天下太平,百姓沐浴皇恩,深感天恩浩荡。”
“然,有不法之徒,肆意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此举,有损大明国威,望陛下明察!”
朝堂之上,瞬间一片哗然。
文武百官,精神一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大明朝,最特别的制度之一,便是这言官制度。
这些言官,官职低微,却拥有着极大的权力——风闻奏事!
哪怕是捕风捉影,哪怕是道听途说,他们都可以站出来,向皇帝弹劾任何人!
即便是当朝首辅,他们也敢直言不讳!
即便事后查明,朝廷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因为,这是太祖皇帝赋予他们的职责——监督百官!
皇帝,需要这样一群人,来约束那些日益膨胀的臣子。
虽然,到了后期,言官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
但,在洪武朝,言官,依旧是悬在百官头顶的一把利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