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朱雄英身份猜测(1/2)
蓝玉闻言,顿时一愣,诧异道:“好办多?怎么好办?”
朱雄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既然要从下而上改革,那就得让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这事儿才好办。”
“怎么个参与法?”
蓝玉更疑惑了。
“那些老百姓又不是傻子,怎么能知道朝廷是不是在忽悠他们?”
“再说了,老百姓万一担心那些权贵们事后报复,不敢出头,那怎么办?”
蓝玉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
朱雄英依旧淡定,缓缓开口:
“舅公莫急,这事儿简单。”
“只要朝廷愿意拿出雷霆手段,狠狠地收拾那些为富不仁的权贵,再给那些受了委屈的老百姓撑腰做主。”
“老百姓们心里没了顾虑,自然就会积极响应朝廷的改革。”
“到时候,民意汹汹,自下而上,如同滔滔江水,势不可挡,就算那些权贵们想拦,也拦不住!”
朱雄英的话掷地有声。
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眼中精光闪烁。
“好!好!好!”
“乖孙,真不愧是咱的乖孙,心思通透,一语中的!”
“这番话,真是让爷爷茅塞顿开啊!”
朱元璋毫不掩饰对朱雄英的赞赏。
哪知道,蓝玉却皱着眉头,摇了摇头,似乎并不认同。
“雄英,你这法子,怕是不行啊。”
“我听说朝廷已经派人到江南开始丈量土地了,可结果呢?”
“即便派去的人已经知道了有权贵侵占土地,老百姓也知道朝廷派人来了,可就是没人敢站出来告发那些狗东西。”
“这样一来,丈量土地的事儿,不还是白搭吗?”
蓝玉叹了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口中“朝廷派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蓝玉心里清楚,自己到江南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丈量天下土地。
江南的百姓和官员们,也都知道他此行的目的。
可偏偏就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认那些侵吞土地的权贵。
原因无他。
其一,他蓝玉是国公,是那高不可攀的朝廷大臣,在百姓眼里,
天然就跟那些权贵们站在一边。
就算他真的查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罚酒三杯了事。
其二,就算他真的铁面无私,查办了这些权贵,可在百姓眼里,
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等他前脚一走,后脚那些权贵们,十有八九还是要变本加厉地报复回来。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装聋作哑,明哲保身。
朱雄英听了蓝玉的话,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意外之色。
这些情况,他早就料到了。
“舅公,您听说过‘商君城门立木’的故事吗?”
朱雄英不答反问。
“照着商君的做法,不就行了?”
“只要朝廷这次真的下定决心,要整治这些王八蛋,那就只需要找上一两个苦主,然后帮他们伸冤。”
“再把那些躲在背后,侵吞土地的权贵们,统统抓起来,绳之以法!”
“让老百姓们彻底放下心来,不用担心被打击报复。”
“这样一来,这事儿不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吗?”
朱雄英侃侃而谈,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朱元璋和蓝玉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事儿竟然可以这么简单!
“城门立木”的故事,他们自然知道。
说白了,这就是个“立威”的过程。
只要朝廷敢于动真格的,真的替老百姓出头,那老百姓自然会对朝廷心服口服。
到时候,别说是丈量土地了,就算让老百姓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不过,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当政者的决心。
当政者到底有没有和这些权贵们斗争到底的意志?
如果只是做做样子,装装门面,那等到人亡政息的时候,
那些权贵们必然会更加疯狂地反扑。
然而,这一点,恰恰是朱元璋最不需要担心的。
在朱元璋的眼里,即便是这些权贵是帮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
但是在天下百姓面前,也根本不值一提。
为了老百姓,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对这些人动手!
朱元璋和蓝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兴奋之情。
这个方法,绝对可行!
“不过,光是这么做,还远远不够。”
朱雄英话锋一转。
“想要丈量天下土地,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否则的话,让大明的官员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跑,岂不是要活活累死?”
“就算他们不累死,朝廷也得被拖垮!”
原本以为已经胜券在握的朱元璋和蓝玉,听到朱雄英这话,心里顿时又着急起来。
这孩子,说话就不能一口气说完吗?
非要这么吊着人,有意思吗?!
“这样,你们可以告诉你们的那个朋友,让他给皇帝上书,着重解决问题最严重的地方。”
“然后再派人将朝廷在这个地方的所作所为,写成圣旨,传谕各地。”
“同时,也要把这些东西,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写成告示,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知道。”
朱雄英慢条斯理地说道。
“至于老百姓不识字,看不懂告示,这事儿你们也不用担心。”
“朝廷不是养着那么多不事生产的‘秀才’吗?”
“让他们站在那些告示面前,一字一句地给老百姓讲解,不就行了?”
“这样一来,既能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的决心,勇于告发那些不法之徒,
也能让这些‘秀才’们,早点体会到民间疾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