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个明星有点东西(四十三)(2/2)
高良耐着性子听完了专辑的A面,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白长那么帅了,唱歌唱得啥呀……”
想着放都放了,不如将整张专辑放完吧,就这样,专辑的B面歌曲开始播放。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
“咦?”高良一愣,又重新坐了下来,喃喃道:“这旋律倒是不错……”
等到高良听完这曲风新颖的歌曲后,他突然下了一个决定,加大《苏灿》这张专辑的进货力度!
“老板,给我来两张《苏灿》CD!”
“老板,我也要三张《苏灿》CD!”
“……”
没过几天,高良就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看着络绎不绝来购买《苏灿》专辑的顾客们,高良的脸笑开了花。
而那些没有先见之明的店主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财富从手中溜走,看着自己错失一群挥舞着钞票的年轻顾客们,气得捶胸顿足。
如果可以,他们恨不得将那个叫作苏灿的歌手绑过来现场开发售会。
短短两天,《苏灿》这张专辑就卖爆了。
很快,高良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张专辑的能量!
他本以为自己加大力度进的货,一天之内就卖光了!
以至于等专辑卖完货,一看到年轻人成群结伴进店,高良下意识地开口就是一句:“不好意思,《苏灿》已经卖完了……”
然后他就看到进门的年轻人们前脚才踏进店门,下一秒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摇着头退了出去。
痛!
太痛了!
这幅画面高良起码看到了不下十次!
妈呀!忍不了了!
拳头硬了!
这种面对钞票飞舞却就是装不进口袋的窘境,简直让人抓狂!
高良一股热血冲上脑门,怒气冲冲拨通了上游渠道的电话:“不是,这都几天了,什么时候能给我供上货啊,让你们老板给句准话!”
“我他妈已经卖断货几天了!我就要200张CD,很多吗?我就想让顾客们能听上想听的歌,有这么难吗?”
声嘶力竭的声音,让人听了为之动容。
“实在不行先给我100张也行啊!”
“实在不好意思哈,高老板,我们领导已经在积极和星灿公司沟通了,他们那边正在加班加点灌录专辑。”
“靠,星灿公司干什么吃的,这么大公司,手底下人都是吃白饭的吗!自家大热歌手发专辑都不知道多备点货!”
张俊中表示自己很冤,他都已经力排众议,不顾其他人反对,坚持多给苏灿的专辑准备存活了,谁知道还是不够啊!
可唱片老板们可不知道这个,一时之间,无数唱片老板都在咒骂张俊中这个目光短浅的家伙,有钱都不会赚,活该星灿公司一直不温不火!
一般来说,歌手发专辑前,公司会制定出一个预期目标,然后再根据这个目标来制定出前、中、后期的专辑备货数量,之所以这么讲究,就是为了防止压库存,到时候卖不出去砸手里可就亏大了。
当然,不是说预期多少就备货多少张,那样风险太大了,没人会这样做。
以10张的预期销量目标举例,一般会准备4-5万张左右,接着根据市场反应再调整进度。
而苏灿的这张专辑,星灿公司在张俊中的力排众议下,一开始就准备了十万张!
他的一意孤行,甚至引起了公司内部一些人的意见,认为他太冒险了。
结果,铁一般的销量数据打了所有人的脸——
“疯了!这个世界疯了!三天卖出8万张专辑!四天就卖断货了!”
承受着一定压力,不断关注着苏灿专辑售卖进度的张俊中感觉自己对乐坛的认知受到了严重冲击。
他虽然很看好苏灿的新专辑,可这四天就把准备好的十万张专辑都卖断货了,什么鬼啊?
这要是一周,一个月,一年,该卖多少啊?
张俊中呼吸急促,有些不敢想象了。
他知道苏灿这张专辑曲风新颖,别具一格,甚至有希望打破乐坛的固有局面,但没想到现在年轻人们的接受能力这么强,不光快速消化了这张专辑,还口口相传,将其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这些第一手入手苏灿专辑的年轻人们,很快就成为了苏灿专辑口碑迅速对外扩散的最佳推手。
而当一张专辑线下实体销售量都爆炸的情况下,那么它数字专辑的表现将更加夸张!
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苏灿》的数字专辑已经卖出去超过60万份!累计销售额超过了1700多万!
这波专辑大爆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苏灿原先在荒野求生折腾出来的“虚浮”人气,在这一刻尽数转化为了实质的推动力,当然,专辑的质量是大爆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从没有人结合成功过的hiphop以及中国风元素被苏灿黏合的恰到好处,独特的曲风和美妙的旋律,直接让追求别具一格的年轻歌迷们奉为经典,一个个口口相传。
《苏灿》十首歌,仅仅发售不到三天,《快乐崇拜》、《七里香》、《稻香》……十首歌齐刷刷强势挤入各大音乐排行榜!
人们臆想中的排行榜神仙大战并没有发生,因为整个榜单都被苏灿的专辑歌单霸占了!
从荒岛回归不到一周,苏灿那跨越时代的曲风以及高达十首的精品歌曲,以近乎于天神下凡般的姿态,向整个华语乐坛宣告——
你们的王,回来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