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720借枪(1/2)
第721章720借枪
锅里提前把水烧开,放上笼屉,铺上笼布,撒上拌好的榆钱,蒸十分钟即可出锅,抖散装盘,配上料汁就是一顿晚饭。
小王同学拌的辣椒,其他人倒的酱油。
“妈,把大娘给的大酱拿出一块来,我这两天下个酱试试吧。”现在菜少,只吃咸菜总会有点腻,唐植桐打算整点大酱。
唐植桐记得大娘嘱咐过,下酱要看日子,最早也得农历四月初八,不过他琢摸着那边暖的晚,而四九城这边今年暖的早。
若是照着东北的日子等下去,恐怕温度上来后也不利于大酱的发酵。
“行。”张桂芳不知道这茬,儿子说啥就是啥。
“等大酱发酵好了,正好赶上春菜上市,到时候不用炒,直接蘸酱吃,省油了。”唐植桐往嘴里扒口榆钱饭,畅想着蘸酱的日子。
“哥,大酱好吃吗”凤芝没吃过大酱,很是好奇。
“好吃,蘸啥啥好吃,下个面条直接挖上两勺当炸酱都行。”唐植桐没吃过大酱拌面条,不过以他尝过的大酱味道揣测,味道应该差不了。
“那拌榆钱饭呢”凤芝对榆钱饭不怎么感冒,吃的有些墨迹。
“那可有的等了,等大酱发酵好,榆钱都下市了,兴许明年你能吃上。”唐植桐装作没有看出妹妹的挑食,问道凤珍:“凤珍,你们学校有人吃野菜、榆钱啥的吗”
“有,但不多。”凤珍年龄大,比凤芝懂事的多,不挑剔榆钱饭,咽下后说道。
“一会吃完饭,让咱妈做点榆钱团子,你明天就带榆钱团子去学校,多带几个,跟静莹分一下,吃不饱等回来再多吃一点。”听闻有人吃,唐植桐随即做了安排。
中学就是个小社会,唐植桐不想让两个妹妹给其他同学留下饮食充足的印象,平时保持中等即可,别显得自家伙食很好似的,偶尔贴近一下基层能更好的保护她们,省的让人嫉妒。
“嗯。”凤珍没有往多了想,哥哥怎么安排就怎么听,一副乖孩子的形象。
“妈,您受累,一会把榆钱都做成团子吧。这些榆钱是妇联的一位同志给的,我得分些给丈母娘那边。”唐植桐说完就给母亲分派工作。
“那……要不做榆钱馒头”张桂芳听闻要给亲家,觉得榆钱团子有些上不了台面,就主动往上提了两档。
“不用,就做榆钱团子,玉米面不用太多,能成型就行。”唐植桐摇头。
以榆钱为原材料,能做的吃食很多,除了榆钱饭,还有榆钱窝头、榆钱饼、榆钱馒头、榆钱团子。
其中只有榆钱团子掺的全是玉米面,榆钱饼、榆钱馒头因为需要凹造型,多少得放些面粉、甚至鸡蛋,榆钱馒头更不用说,是以面粉和二合面为主。
所以唐植桐在听说高大山要给自己榆钱窝头的时候断然拒绝了,可以说是他们打算将他们能拿得出手的、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窝头里面的主粮可比榆钱饭多了去了。
“行吧。”儿子已然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张桂芳看儿子如此坚持,也没再问,答应下来。
榆钱饭确实撑肚子,除了凤芝,其他人都吃了四五碗,定量的消耗量却不及往日一顿饭的一半。
吃过晚饭,两个小的写作业,张桂芳蒸榆钱团子,唐植桐则带着小王同学回厢房忙自己的。
“我今天在学校的时候脑子里总有一段旋律,我哼一下,你看看能不能写出来。”回到厢房,唐植桐开始按照昨晚小王同学画好的燕子做风筝,一边做一边说道。
“你有灵感了!”小王同学很是惊喜,都这么些日子了,她还以为丈夫忘记这茬了,当即就拿出了笔纸。
“嗯,学校说要开运动会,我就琢摸着得有曲子给运动员伴奏,想了一段。你试试。”唐植桐清清嗓子,开始“噔噔噔”。
多年深受《运动员进行曲》的魔性洗脑,唐植桐一遍就将主要旋律给“噔”了出来。
“再来一遍。”小王同学毕竟不是专业的,由于只是旋律,听了一遍并没有记住全部。
唐植桐没法,只能继续“噔噔噔”,得亏没跑调,否则就成西游记专场了。
循环播放几遍后,小王同学终于将曲子落实在了纸面上,拧好钢笔,说道:“我照着试一遍,你听听对不对。”
“嗯嗯,洗耳恭听。”唐植桐停下手里的活,端正坐姿,犹如认真听课的小学生一般。
小王同学一手拿纸,一手在空中挥舞,嘴里沿用着丈夫的“噔噔噔”哼了出来。
“你的耳朵很准嘛,就这个味。”唐植桐听后立马称赞,甚至连曲谱都没看,反正看也看不懂。
“主要是旋律好,大气!如果能有词就更好了。”小王同学又看了一遍曲谱,满意的同时也带有一丝遗憾。
“没办法,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不是,想不出来了。做手工一分神,嘴就跟不上脑子了。”唐植桐说秃噜了嘴,立马找补道。
“没事,我回头找人问问,看看能不能填起来。”小王同学将曲谱折迭一下,塞进包里。
“嗯不是交给央广的杨编辑吗”唐植桐一愣,本来打算将这曲子扔给杨琳就算交了差,没成想小王同学要求这么高。
“就一首曲子,人家也不收啊。”小王同学工作完成,坐丈夫旁边看他做手工。
“行吧。”唐植桐挠头,本来想着应付一下的,没成想给小王同学增加工作量了。
第二天,3月24日。
由于高大山给的榆钱很多,所以张桂芳昨晚蒸了不少榆钱团子,于是今天的早饭顺理成章的摆上了桌。
榆钱团子由于掺了玉米面,看上去黄灿灿的,搭配着榆钱的绿色,格外赏心悦目。
但拿起来时就得注意了,稍微用点力就能捏成好几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