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自私的儒家(2/2)
例如十大风云人物当中孝顺的人,忠诚的人等等。
厉夏的做法,骗骗底层人还好说,但是新儒这些名宿,名士可不是那么容易欺骗的。
法家的壮大,难免挤压礼的空间,挑战礼制的地位,墨家这些大家和法典没什么大的冲突。
毕竟礼制又不是他们提出的,他们才不怎么关心呢,但是儒家不能坐视不理啊。
所以新儒就开始了对厉夏的试探。
他们不是废除礼,而是为了改礼。
他们不是瞎子,礼制在炎国明显有点水土不服,大王不太喜欢礼制,那就让礼进行改变,符合炎国,符合大王的眼光。
礼能够传承这么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么多年下来,礼不知道加进去了多少核心价值观,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次,就为了适应不同的国家和时代。
不同的国家即使都是礼,可能也是有差别的,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虽然有所差异,却都是礼的表现方式。
所以新儒为了争夺礼的生存空间,打算对炎国的礼制进行改革,让礼更适应炎国的土壤。
不是他们必须编写磕头方式,只不过恰巧选中了磕头方式来改变罢了,就算不是跪拜礼,也会选择其他的种类。
当然了,这种改变其实都只是皮毛,磕头方式花样再多,不管磕头磕的多么漂亮,有一个本质都没有改变,那就是阶级。
在这套磕头花样当中,阶级再次的被强化。
而且在这套磕头方式当中,贵族又多了几项特权,只要贵族有特权,阶级就不可能平等,不平等就会有人追求阶级的提升。
阶级和特权,就会影响到公正。影响到公正,就涉及到了法家的核心,法典的权威性就受到了挑战。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磕头就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在针对法家,跟厉夏的关系并不大。
相反的,在这套磕头方式当中,再次提升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地位,可以极大的满足人王的虚荣心。
因此他针对了法家,还抬高了王权,按理来说,厉夏为了自己的王权,应该会同意的,才会如此自信的递给厉夏。
这么大的儒家,竟然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说起来确实挺丢人的。
对于百家的斗争,厉夏不喜欢下场,他下场的话,那么性质就变了,所以他一直都是放任。
最多在紧张的时候,可以充当一下和事佬。
他生气的不是新儒针对法家或者法典,他生气的是新儒的心态没有改变,大家都在想着强国,他在想着算计。
你的算计如果能够强国也行,但是你的算计屁用没有,反而会加深矛盾,还在一心想着儒家的利益。
为了儒家的利益,置国家的利益于何地?
上次关于收女弟子的事情,新儒家已经甩了一次脸色,不过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厉夏胸怀不可能记仇的。
如今还来这一套,就让人感觉有完没完了,让厉夏对新儒也是更加厌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