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长安谋划(下)(1/2)
司马懿也是个会推卸责任的。
他苦笑一声,向周围文武解释道:“在定下计谋,埋伏士颂突袭部队时,我和贾逵督都就商议过。认为若是长安方向,也能出一支部队,前来支援,我军胜算颇大。”
“于是,我们给杜挚送信,让他斟酌行事。”
“可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那杜挚居然带着长安守军,倾巢而出。我们撤退,尚且损失不小,杜挚那边,我料他回不去几个人。”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也都明白,长安城那边危险了。
王双趴在马上,精神萎靡,但还是破口就骂:“这个杜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几万人冲了那么久,就冲不垮楚国中军,真是废物。现在又让长安城空虚,真是误国之辈。”
显然,即便是后面长安失守,他们也已经找好了替罪羊。
只有周不疑,偷偷看了一眼司马懿,却低头不语。
司马懿这时候,也装起了好人。
“想来,杜挚也是报国心切,又在长安一线,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这才失了方寸,做了错误判断。”
说着,他还假模假样的摇了摇头,继续分析道:
“且不说士颂留在蓝田的兵力,如今长安城内空虚,就是那两万我们没有看到的侧荣军,只怕也能攻下长安城。”
“都是我的错啊!我算计战力失误,没有想到楚军如此厉害,没有想到徐晃的部队,走子午谷能如此迅速。”
“司马督都切勿自责。”荀缉等人连忙安慰,算是配合司马懿,完成了他“捶胸顿足”的表演。
“如今长安城,要么已然失守,要么便是楚军留给我们的圈套。那我们如今,该如何是好?”
“还请司马副督都,振作精神,带着我们继续和楚军周旋。”
荀缉想了想,现在魏国的情况,曹丕带着夏侯渊、孟达等一批人,去黄河下游对抗刘备了。
关中这边能用的人,能独当一面的人,也就剩下司马懿了。
现在,还是得让司马懿整顿好关中各部,后面是战是退,还得由他来拿主意才是。
司马懿略作思索,说道:“若是杜挚不率所有守军出击,前来援助我等,也许我等还能带着败军,投入长安城内死守。”
“如今这情况。唉,快快收集些许粮草,京兆尹我们守不住了。先过黄河,退回左冯翎,再联系洛阳的钟繇和李典,看有无反攻的可能吧。”
这番安排,中规中矩,众人自然无话可说。
至于司马懿口中的收集粮草,那也是曹军的老传统了,军队没有粮草,那就找老百姓支援呗。
倒是周不疑,提出了一个建议,当即被司马懿采纳。
士颂这边,也终于完成了战场的清理。
在他的临时军营内。
他见到了这次俘虏里,最大的两个曹魏官员。
京兆尹的郡守杜挚,以及典军督都卫珍。
“杜挚,你一介书生,也敢统领大军,来我面前送死,真是可笑。说吧,如今长安城内,由何人主事,还剩余多少兵马钱粮。”
杜挚是个典型的文人,有着所谓的文人傲骨。
听到士颂的问话,他的回答,就是一个字。
“哼!”
而那眼神,眯成一条细缝,似乎是看都不想看见他。
更别说这个“哼”字里面,满是不屑,显然就是看不起士颂。
而士颂,也听出来了这个意思。
“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士颂吗?你是觉得,你自己是长安士族,乃是高高在上的关中子弟,而我士颂来自交州,是乡野匹夫?”
杜挚若不是双手被绑着,只怕还想要捋一捋自己的胡子,他简单打量士颂片刻。
给予士颂的回答,依旧还是一个字。
“哼!”
这下子,把士颂的脾气弄起来,他笑着威胁道:“信不信,我动一动小指头,就能把你杜家满门,杀的一个不留。”
这时候,一身文人“傲骨”的杜挚,终于说话了,但同样让士颂气得不行。
他的回答变成了两个字。
“吹牛。”
这下子,把士颂给气笑了。
一个被困得结结实实的俘虏,还敢在自己面前装模做样,这人怕是读圣贤书读傻了吧。
不知道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强者为尊。
这个世界,历史书上,大多数时间,是不讲道理的。
也就是士颂杀了曹操之后,又一路灭杀了诸多家族和叛臣,心中的那一股怒火,早就平息许多,否则以他的个性,眼前这个杜挚,断然会被自己好好收拾。
从身体到精神的折磨,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士颂无奈地笑着走到杜挚面前,杜挚还以为士颂会因为他的气节,给他松绑,然后好好安慰他,给他好酒好菜好招待。
“啪!”
“啪啪!”
他没有想到,营帐内的其他人也都没有想到,士颂也不管自己的形象了,反正他也从来没有在意过。
士颂直接上手了,大嘴巴抽他。
“给我哼,啊,给我说吹牛,啊!”
士颂骂了两句,继续扇他耳光,一边打一边骂。
“嘴巴贱,就活该挨打。”
士颂的力气不小,这几个耳光下来,杜挚的脸已经微微肿起。
“扒了裤子,就在这里打,先打五十挺杖,再论其他。”
直到左右军士,把他按倒在地,杜挚这才慌了。
“士颂,你不礼贤下士,你慢待人才,你必失人心!”
“啊!”
挺杖没有三五下,刚刚还在叫骂的杜挚立刻变了口风。
“楚侯,不,楚王,我愿投降,啊,别打啦!”
“我只是想要求个名誉而已啊,啊,别打啦,求你了。”
“长安城内,再无兵丁,啊,别打了。”
士颂听着这话,觉得可笑。
这种分不清局势的文人,最是不要脸。
你给他们些许好态度,他们就敢蹬鼻子上脸。
你把刀子拿出来,他们立刻就成了缩头乌龟,任由你折辱。
这种文人,抢他老婆,挖他祖坟,他都能忍,然后还在那里自我辩解,说这是为了天下安定,说这是大势所趋。
想想,这种人也何尝不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可怜人呢。
“长安城内,只有长安百姓公推的长吏仓慈,带着一些本地百姓巡城,若是我不回去,仓慈应该会代为长安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