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平行受难2 “大中之治”(2/2)
他还是没当回事,只当是自己工作过于繁忙。
而这个谜底在第二天早上就被揭晓了。
空间时858年3月,清晨。
“这是哪?朕这是在哪?这是怎么了!”
王莽从床上爬了起来,不解又惊恐地巡视着周围。
四周朦朦胧胧,头也特别疼,是自己刚刚摔倒受了伤吗?
可这是哪里?看上去像是一乡村农舍,难道朕被乱军绑架了?
不对,不对,一切都好奇怪啊!
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脑袋都好奇怪啊!还有,还有周围的一切。
周围在扭曲,一切都在扭曲,崩塌。
自己不久前拿到了昆阳大战的战报,在寝宫中不慎摔倒。
头上,头上没有伤。
然后,然后是那些人影、痛苦、声音、死亡?
一切都崩塌了。
有东西在把他往后拽,扼住了他的脖颈,砍下了他的头颅。
他踉跄地摔倒在地,然后开始呕吐。但那里不是地面,而是……
“啊——”
这声恐怖的尖叫声传遍了整个空间。
历史王莽的意识苏醒了。
……
这段经历对于王小明来说也极其恐怖。
他们毕竟共用一个大脑,这些情感和思想也就能能被王小明的意识感知。
而且对他来说,那五分钟里,这具身体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好,冷静,一定要冷静。
自己受过专业的培训,不会有问题的,绝对不会,不会,不会。
周围的一些个人物品被打碎了,地面上还有他自己的呕吐物。
自己已经恢复了对肢体的控制,
也许是历史王莽的意识经不住这样的刺激,又沉睡了过去?
他已经瘫坐在地面上,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远处传来了脚步声,嬴政集团和感染者的人会首先赶到。
不想,不想再继续下去了!何时才能解脱啊!
这次是更加严重的精神崩溃。
自己的身体里有王小明和历史王莽的意识,这两个意识和这具身体都死过。
他们全都来到了这个空间。
三百多天后,这具身体里又多了精神污染。
不对,他为什么会醒?我为什么会醒?
如果他醒了,两个意识会不会融合?我还是我吗?我还能回家吗?
我还活着吗?我不是在公元23年、2025年、2508年死了吗?
空间中的我还是我吗?现在的我还是我吗?
我想活着!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王小明的冷静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然后便彻底崩塌了。
求生欲压倒了一切。他终于把任务和自己的身份抛之于脑后。
接着便是精神错乱和彻底的疯癫。
他逃出自己的房间,不要命地向前跑,撞上了迎面走来的嬴政、宇文泰等人。
“救救我!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不,让我解脱!我想出去!我想出去!”
嬴政:“一定是研究的压力太大,让他失心疯了。快扶他回屋休息。”
宇文泰:“这段时间谁都不要靠近这里。”
“唉,也许21世纪的未来人和我们不一样。让他好好休息。”
……
嬴政集团终于压下了这件事,对外声称是王莽的工作压力太大而生病了。
说法漏洞百出,空间中有恢复效应,大家根本不会生病。
李世民是可以抓着这点蒙锤的,但他也不想这样做了。
毕竟王莽是病人,现在攻击他很不光彩。
而且他也在远处看到了一切,当时的情况非常恐怖。
现在空间中流言四起,五个统筹皇帝在尽力压下谣言。
“他平时很正常啊!怎么会……”
刘秀:“不会是因为他是未来人吧。除了‘王小明’,会不会还有一个真正的‘王莽’?”
刘邦:“‘我不想死,我想出去’,这是他当时喊出来的话。”
“但我们早就死了啊!这里的我们……”
“你说,这里的我们和历史上人间的我们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刘彻:“不可能不是吧。”
李世民此时也参与了对话,在这种事上,刘氏和李氏罕见地站在了一起。
李世民:“也不一定。这涉及到了这个空间很深层的东西。”
“这正是我们近来要讨论的。这里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恐怖得多。”
李世民知道王莽更多的事情。
他能从未来世界赶过来,甚至超越了生死,来到我们之中,隐藏自己的身份。
其实很不容易。自己应不应该敬佩他呢?
王莽(王小明)大部分时间处在昏迷中,偶尔醒过来的时候也在说胡话。
嬴政集团的人轮流照顾王莽,感染者的同伴不断用意识通讯呼唤王小明的意识。
当时,他们能通过意识连接感受到历史王莽的存在。
这就是当时历史王莽感受到的“脑中的声音”。
而现在历史王莽已经消失不见,应该是再度沉睡了。
王小明才是感染者的一员,历史王莽的意识可能携带了少许污染,但不能视为同伴。
好在王小明的意识很活跃,经过他们的疏导已经能与他们沟通了。
“谢谢你们,我已经好多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继续下去。”
“很多时候也要学会忽略和忘记。”
与此同时,26世纪方面也在持续关注着王莽的状态。
如果他愿意,现在也是可以想办法将王小明召回的。
但还没等王莽(王小明)恢复正常,空间中就出现了一位新皇帝。
……
当前时间:公元859年9月
当前皇帝:唐朝第17任皇帝:唐宣宗李忱(810—859)
李忱是位争议很大的皇帝,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一朝的史料缺失严重。
李忱得位不正,他一方面想摆脱宦官的控制,一方面又要稳固自己的权力。
他就得让渡一部分权力给世家,这也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他应该是能意识到这一切的,然后又想要解决他的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但这怎么能成功呢?在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便已注定了他的结局。
能看出来,李忱是比较扭曲和拧巴的人物。
他想要学习太宗皇帝缔造中兴,可最终只能浮于表面。
855年,浙东兵乱,淮南饥荒,民多流亡。
李忱换掉了当地节度使,但并没有什么用。宰相令狐绹的水平也一言难尽。
同年,成德节度使王元奎离世,军中拥立其子王绍鼎。
吐蕃对西域失去控制,西域被回鹘残部占据。
857年8月,成德节度使王绍鼎离世。
他性情残暴,差点就在一向稳定的成德中惹出兵变了,还好他死的早。
他死后,其弟王绍懿被拥立为留后。
10月,论恐热的部下向唐朝投降,唐朝收复河州、渭州。
858年,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下降,江南接连出现多次兵变。
李忱加强了官员的挑选,没有用。
然后便是经典的吃丹药环节,李忱就在次年的九月离世。
而在859年4月,徐州发生兵变。天下就要烧起来了。
李忱有中兴的想法,但无中兴的本事,并且方向全都是错的。
从他废除武宗政策的那一刻开始,唐朝就已经到寅吃卯粮的环节了。
他流于表面的“作秀”终究是没用的。太平的表面掩盖不了内部的汹涌。
李忱:“又幻想了,幻想自己能像太宗一样挽救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