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死缠烂打的顾家女(1/2)
“确实是这样,看来登州造船作坊还需要再多造些船,此次回大唐,我会向燕王提议,在蒲罗中也设一处市舶司,让他们带着几艘战舰在这里驻扎。”
周大福想起来,这些日子,阿拉伯商船不断的停靠在蒲罗中,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大唐完全不同,已经发生过几次小摩擦了。
这样下去,肯定会出问题。
“蒲罗中的军力的确需要加强,不只是战船,城内也需要守卫。”
张猛已经意识到,蒲罗中的城对捕鱼队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才会继续在这里投资。
当然,他也没想那么多,也没想过在国外建立一座城,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
……
豫章县,洪州。
云中都督府的第一批突厥人来到洪州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唐通这一个月,忙得不可开交。
唐通是观狮山学院农业系的学生,虽然是唐俭的第三个儿子,但却不是靠着家里的人脉,留在了长安城里。
相反,这一次他主动请缨,跟着突厥人一起前往洪州。
洪州只是江南道的下州,无论是人口还是税收,都远远比不上长安城。
“唐郎君,这些大白菜越来越大了,我们终于有希望了。”
阿史那勇,原本是阿史那一族的一个分支,带领着一支千人的突厥人来到了豫章县。
一到豫章县,江流石等人就开始布置营地。
好在朝廷已经下令,所有的州县都会全力支持他们,户部还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农具,让他们在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很快就建好了自己的房屋。
于是,他们开始组织突厥人开垦荒地。
这么冷的天,怎么可能种水稻?
不过大白菜在豫章县还能种上。
突厥人虽然大多穷困潦倒,但是大部分人家里都有牛、羊、马,如果换成农具和稻米的话,他们的收入已经不逊色于大唐的普通平民了。
“等开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播种,趁着这段时间,我们把水渠修好,引水过来。”王耀道。
唐通是农学院的学生,一直在关注着燕王府的南洋种植水稻,所以对农业还是很有研究的。
“要不要再修一条水渠?”
阿史那勇一脸的沮丧。
为了躲避薛延陀的威胁,这些突厥人都选择了向内迁移。
不过,连续的工作,让不少人都有些不适应。
“那是,冬天不修水渠,怎么能长得好?”
唐通见阿史那勇一副不太配合的样子,脸色一沉。
这些胡人,真当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
在豫章县,想要为所欲为,那是不可能的。
在观狮山书院的时候,王爷不是已经告诉过所有人,要怎么对付这些突厥人。
如果他们愿意合作,那就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如果他们挑三拣四,不肯合作,那就不用客气了。
突厥人的总人数只有十几万,分散在山南道、江南道等地,基本上每个郡的突厥人都不会超过千人。
这些人,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带路,这些突厥人根本不会有机会聚在一起。
就拿阿史那勇来说,他带了近千人,在豫章县安顿了一二百人,至于其他人,他甚至不知道该把他们安置在什么地方。
唐通并不怕他捣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