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科普家乡美食(2/2)
吃完羊杂再来个煎的烧麦感受一下烫不烫,不烫的话就可以放心的吃了。
吃了几个烧麦后,杨兴也正儿八经的开始了作为本地人的介绍服务。
“烧卖其实就是我们这里的地方小吃,最早来往的商人把这里作为沟通南北中亚的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商人很多,再加上那个年代谈生意的地方往往是茶馆,而是烧卖就成了茶点当中的必点品,羊肉本来是很贵的价格,这里作为最大的一个集散地,到来这里价格也不会显得那么贵,后来慢慢的演变以羊肉和本地的羊角葱,姜,还有胡麻油调制的馅儿驱寒保暖养胃,就这么简单的配方成就了这一道美食。”
“还有这个按两卖,这个也不是太早的事情就是计划经济时代时期的产物,这个“两”说的是一两面粉做的面皮是八个隔壁城市是六个主要是大小不一样所产生的。”
“来源的说法有好几个不同,有一个就是某一天某个皇帝或人过来了很着急,让老板上点吃的,老板没办法了就稀里糊涂的包好了,客人问名字,就起了个烧卖,寓意捎带着卖。但是就这两个字最早可以上溯到元朝在一本高丽的书上写着这两个字,因为是音译,所以有很多差不多的字形。如烧麦、烧卖、稍美等...”
“在突厥语中烧卖是皮口袋的意思。蒙古语里面就是没有冷却热乎乎的点心的这个意思。如果从历史上来讲,应该是游牧民族传到了北方,然后商人又把北方的东西带到了南方,因此扬州早茶也有很多烧麦的品种。”
赢芅莀看着旁边司徒皓月一脸生气的样子,大概又猜出来了。
这个故事杨兴准备了又是好多年,恰巧这一次第一次又讲给了她听。
吃完早饭后两人出来杨兴开始了新一轮的介绍,看了看小公园,看看周边,然后上楼回家。
至于司徒皓月,坐诊去了,计划也是需要时间的。
果然,再一次回来杨兴也感觉不到别扭了,很自然,很舒心,很放得开!
抱起赢芅莀来了个转圈圈。
“啊~”
“刚吃饱能不能下次提前告知一下?”
被抱住转了两圈赢芅莀惊慌后也安全落地了。
要不是刚吃过早饭现在杨兴早就控制不住他自己了搂住赢芅莀的腰说:“现在我带你好好的看看也介绍介绍。”
介绍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照片代入故事当中。
初中的合照,高中的合照接着这两张照片,杨兴野热情的给赢芅莀介绍了起来几个熟悉的同学最近的近况。
有一张是初三那年杨兴和校长在诗词比赛中的合照。
赢芅莀看到这张照片,也看到了隐隐约约在照片后面好像有字,拆开相框就看到了照片背面写着“杨兴同学初三获得全校诗词大赛一等奖留念”
又把照片翻到正面,仔细的看着两人的字说:“有点中年老男人的那个味道了。”
又看了看杨兴的字说:“那会儿就你就深藏不露了?”
正好照片也看到这儿了,杨兴拉起赢一车来到了客房内,看着初中校长那副装裱好的墨宝说:“眼镜得适当的用,瞅坏了怎么办?”
“其实照片上看的也很清楚。”
...
赢芅莀指着一张不明白为什么要合照的照片看着杨兴。
这张照片正是他和巴特尔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前拍的照片。
“这个是哎呀,那一年我忘了买狗?买狗前面初中毕业了正好去旅旅游,然后巴特尔死活非要来这里拍个照,说是玩红警的后遗症,喜欢这个时期的建筑美学,然后就去拍了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