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该如何承认错误(1/2)
高笙书回营后,脑子中一直在反复思索着与木卓仁的对话。
虽然现在奸细潜伏一案已真相大白,但这次闹了这么大的一个乌龙,差点还在木卓仁这个奸细的蒙蔽下,害了赵勇高和柳升威的性命。幸亏咱及时制止,才没有酿成大祸,不过,咱该怎么对柳升威和赵勇高他们交代呢。总不能文过饰非,避重就轻,马马虎虎就过去吧。
京城的澄欢曾替柳升威说项,而且柳升威的姐夫余蒙松在晏城手握重兵,如果柳升威心生嫌隙,咱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在官场上可是大忌。
还有,赵勇高能征善战,且为人正直,这次了咱中木卓仁这个奸细的诡计,而解除了赵勇高的职务,他的内心肯定很受伤,咱如果只是仅仅恢复他指挥使的职务,他内心的这个结能不能化开呢?
在指控柳升威和赵勇高奸细的事上,咱是明显错了,不过,咱作为一个领导者,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去承认这个错误,来挽回自己的威信呢?
虽然,咱如果可以立刻的恢复他们两个人的职务,然后还可以说几句勉励的话,军中诸将面上肯定也不会说咱的不是,但至于他们是不是会在心里骂咱,说咱是文过饰非,那咱也是不得而知了。
嗯,对了,咱记得好像古代有哪个圣人说过,什么“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在这件事上,段老头和军中诸将内心都是清清楚楚,如果咱想含糊其辞的掩盖过去,可能在面上会是一团和气,但他们心中真的会服气吗?难,很难。
那么,咱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改正错误,并让此事的负面影响做到最少呢?
都说让一个人能少犯错误的最好方式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针对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咱纠正这次的错误就会显得顺理成章。
可是,会有人对咱的错误提出批评吗?没有,绝对没有,如今咱在边关高高在上,在军中估计谁也不敢捋咱的虎须。
那么,作为一个边关的最高领导者,看来,既然是咱自己的错误,“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莫不如主动开诚布公承认错误,说不定还会取得大家的尊崇和谅解。
啊哈,咱突然想起来了,那些皇帝老儿不是经常下罪己诏吗?咱记得,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皇帝老儿是汉文帝刘恒。他其实没什么错,无非登基刚开始那几年,百姓收成不咋地,他也不知在那个老狐狸的策划下,下了一个罪己诏,说什么“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天下治乱,在予一人……”等等,无非把自己臭骂了一通。结果,天下百姓不但因此对他大加责骂,而是都被他这么虚怀若谷的装逼,感动的一塌糊涂,从而很快就凝聚了民心,为今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咱知道,古代皇帝老儿的罪己诏其实是一种政治策略,是公开挑明矛盾症结,主动承担责任,从而达成团结的局面。咱虽然没资格下罪己诏,但这样的形式,咱可以试试有样学样,说不定会有奇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