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朱允炆府上的密议(2/2)
蓝玉轻轻地点了点头,声音低沉:
“走吧,回府。”
他径直上了马车,身子微微有些发颤。
马车缓缓启动,沿着宽阔的街道,朝着蓝玉府邸的方向驶去。
蓝玉坐在车中,闭目养神,看似平静,心中却早已翻江倒海,思绪万千。
他回想着今日与朱雄英的会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
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
那孩子,竟然有如此惊世骇俗之见解,对朝政的分析鞭辟入里,
对人心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
更可怕的是,他竟敢当着自己和皇上的面,说出要造反的话来!
这胆子,也太大了!简直是无法无天!
蓝玉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后背一阵发凉。
马车路过那间被锦衣卫盘下的铺子时,蓝玉下意识地叫住了马车。
他缓缓撩开车帘,只见一群锦衣卫正在铺子里忙进忙出,搬运着货物,更换着门匾。
看样子,锦衣卫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雷厉风行地将这间铺子给买了下来。
蓝玉放下车帘,心中暗自感叹皇上的手段之快,效率之高。
他朝着马夫吩咐道:
“走吧!”
马车再次缓缓而动,驶向前方。
另一边,朱允炆的府上,灯火通明,一群文官正襟危坐,围坐在一起,商议着要事。
最上首坐着的,自然便是皇长孙朱允炆。
他面容清秀,气质儒雅,颇有几分书卷气。
这些官员,全都是曾经教导过朱允炆的饱学之士,也是他未来的班底。
太子朱标,虽然在朱元璋的眼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继承人,深得皇帝的喜爱。
但是,在这些文官的眼里,朱标却并没有那么的好相与,甚至让他们感到有些忌惮。
虽然朱标为人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但那也是建立在臣子们老实听话的前提下。
毕竟,朱标从小接受的便是正统的帝王术教育,耳濡目染,深受朱元璋的影响。
他既有仁慈宽厚的一面,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刚柔并济,恩威并施。
这样的君主,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千载难逢的好君主,是国家的福音。
但是,对于这些文臣来说,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束手束脚,如履薄冰。
当今陛下朱元璋,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就像是明面上的刀剑,锋芒毕露。
只要臣子们有眼力见,小心谨慎,不触犯他的底线,还是能够很容易避开的。
但是,太子朱标却不同,他柔中带刚,绵里藏针,让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
这种皇帝,在历史上,都不是当臣子们喜欢的类型,因为他们太过难以掌控。
一个过于不好掌控的人,总是让臣子的心里感到没底,缺乏安全感。
所以,当从陕西那边传来消息,说太子朱标身体抱恙,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时候,
这些文官们,虽然表面上忧心忡忡,悲痛不已,
内心深处,却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些窃喜。
在他们看来,朱标若是死了,
便相当于自己这些人少了一个难以掌控的对象,少了一座压在头顶的大山。
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