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朱元璋的质疑(1/2)
锅里的雾气不断升腾,肉香也随之弥漫,勾得朱元璋和蓝玉的肚子咕咕直叫。
朱雄英瞅了瞅火候,觉得差不多了。
“大鹅炖好了,可以开动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吩咐下人把餐具拿过来。
蓝玉有些纳闷,这院子里除了灶台,也没个桌子,这炖好的大鹅往哪儿放?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朱雄英搬起个小凳子,径直在灶台前坐了下来。
这时,下人也把餐具拿了过来,递到朱雄英手里。
“快过来,开饭了!”朱雄英招呼着。
蓝玉这才注意到,这灶台修得颇为巧妙,不仅高度跟桌子差不多,
而且除了中间的锅,周围一圈也修得很宽,完全可以坐下几个人吃饭。
而朱元璋,早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朱雄英话音未落,他便搬起凳子走了过去。
蓝玉见状,也赶紧跟上。
三人围着灶台坐定,朱雄英给两人分发了餐具,然后示意他们直接从锅里捞菜吃。
朱元璋对这种吃法很是赞赏。
人嘛,对童年总有一种补偿心理。
打小就饿惯了的朱元璋,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抱着锅美美地吃上一顿。
可惜,那时候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抱着锅吃,简直就是奢望。
后来,有资格抱着锅独享的时候,身份却又不允许他这么做了。
那会儿的朱元璋,不仅仅是朱元璋,更是天下人的表率,
自然不能做出这种有损形象的事情。
再后来,登基当了皇帝,拥有了整个天下。
可作为皇帝的他,却已经被高高地架在了神坛上。
能在后宫里自己支个炉子做烧饼,就已经是有失身份的事情了,更别提围着锅吃饭。
就像当初刘伯温那句“曾被金龙咬一缺”,里面未尝就没有提醒朱元璋注意身份的意思。
所以,今天能坐在这儿,围着灶台吃饭,朱元璋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虽说不是心心念念的那种抱着锅吃,但也已经很接近了。
想想,也只有在自己这孙子这儿,才能如此的放浪形骸。
若是离开了这里,在任何一个地方……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感慨道:
“小时候家里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抱着锅美美地吃上一顿,只是后来一直没机会实现,没成想,在乖孙这儿达成了这个愿望!”
朱雄英笑道:“没想到爷爷还有这么个愿望,那以后爷爷可要常来!”
朱元璋捋须笑道:“好!那就多谢乖孙了!”
说着,他便在朱雄英的邀请下,夹起一块炖好的鹅肉,送入口中。
一口咬下,肉香四溢,直冲脑门。
那种新鲜食材的鲜香,混合着久炖入味的调料香气,
在嘴里汇聚成了一团,让朱元璋忍不住连连称赞。
“香!真是太香了!爷爷枉活了几十年,竟不知这世上还有如此美味!”
蓝玉听了,也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鹅肉吃了起来。
果然,就像老丈人说的那样,鲜香无比!
朱雄英见两人吃得开心,心里也颇为满足。
还有什么,比得到认可更让人高兴的呢?
“除了鹅肉,里面的干菜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你们也尝尝。”
朱雄英又推荐起炖鹅里的配菜。
朱元璋依言夹起一根早已吸饱了汤汁的干豆角,送入口中。
咀嚼之下,另一种特殊的口感,瞬间充斥了整个口腔。
“妙啊!若不是遇到乖孙,爷爷还真不知道,这世上竟有如此美味的搭配!
干菜配上炖菜,竟然别有一番风味!”朱元璋赞不绝口。
另一边的蓝玉,早就被锅里的美味给吸引了,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不一会儿,三人就吃得满头大汗。
朱雄英开口问道:“爷爷,舅公,要不要再喝点米酒?还是新酿的。”
朱元璋和蓝玉一听“新酿的米酒”,顿时馋虫都被勾了出来。
“喝”字都到了嘴边。
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被两人给咽了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