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决心收回被侵占的土地(1/2)
朱元璋头一次觉得,自己的言语竟如此贫瘠。
一万亩地,就产出了一亿斤粮食?
这小子,莫不是在说胡话?他可知这一亿斤粮食,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粮草。
所谓“粮草”,顾名思义,除了人吃的粮食,还有牲畜吃的草料,
也就是各种战马、驽马所需的草料。
因此,史书上常说的“粮草百万石”,并非指真有一百万石粮食,
其中还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草料。
至于军中士卒,除了战时主力部队能配给足够的主食,
其余辅兵、杂兵,也只是勉强保证吃饱而已。
平日里,即便是主力军队,也要用主粮搭配杂粮,才能勉强度日。
若真如朱雄英所言,有一亿斤粮食……
按一人一天一斤半的口粮计算,这一亿斤粮食,足够三十万大军吃上半年!
而且这三十万大军,是实打实的战兵,不是那些辅兵、杂兵可比。
若算上辅兵、杂兵以及民夫,那便是真正意义上的百万大军!
想当年,陈友谅攻打洪都,之所以功败垂成,除了朱文正突发奇想,
将洪都城后移数十米外,更重要的原因,
是陈友谅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来维持长久的战争。
那时,陈友谅派出的大军足有六十万,在洪都城下被阻击了近三个月。
虽说这六十万大军并非全是战兵,但即便如此,这三个月里,
光是每天的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凋敝,百姓们若非走投无路,也不会揭竿而起。
陈友谅能弄来这么多粮食,已是竭尽全力。
三个月,已是他的极限,却仍未拿下洪都。
即便咱当时不回援,只需再过几日,陈友谅便会不战自溃。
事实也的确如此,待咱击败张士诚,回援洪都之时,
陈友谅已是强弩之末,咱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战后清查缴获,除了那些作战器械和战船,缴获的粮草,寥寥无几。
因此,粮草对于身为皇帝的朱元璋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拥有半年粮食补给的三十万大军……
想到此处,朱元璋面色凝重,沉声说道:
“乖孙,此事非同小可,切莫胡言乱语!这一亿斤粮食是何概念,你未必知晓!”
“若真有如此多的粮食,你还造什么反?老老实实当个富家翁,岂不美哉?再者,你有佛朗机炮和燧发枪,又有谁能威胁到你?”
回过神来的蓝玉,也急忙附和道:
“雄英所言极是!我等既然愿意追随于你,自当坦诚相待。”
蓝玉常年统兵,对粮草之事,自然极为敏感。
他虽不事农桑,却也知晓,这般产量,绝非大明现有的土地所能出产。
朱雄英闻言,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淡淡一笑,道:
“这个数字,对二位而言,或许难以置信,但很可惜,这便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储量。”
说着,朱雄英环视一周,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粮仓,继续说道:
“这些粮仓,二位也已亲眼所见。”
“但二位有所不知,眼前所见的这些巨大粮仓,不过是其中一处储粮之地,像这样的地方,孙儿还有多处,其余的粮食,都被分别储藏在各地。”
“只待需要之时,便可取用。”
“需要之时”是何时,朱元璋和蓝玉心知肚明,但眼下,却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
这一亿斤粮食,太过骇人听闻。
即便是历朝历代,那些擅长粉饰太平、编造祥瑞之人,
也不敢夸口说有如此高的粮食产量。
若真敢这般说,只会被当权者拖出去斩首。
皇帝是需要你呈报祥瑞,以愚弄百姓,但这不代表着你可以将皇帝当成傻子来欺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