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秦朝历险记 > 第217章 人无远虑

第217章 人无远虑(1/2)

目录
好书推荐: 四合院:开局入战场归来是科长免费阅读 怪诞世界求生:我有一辆蒸汽房车免费阅读 强制闪婚!偏执霸总追妻又跪又哭免费阅读 秘密仓库里的黄金岁月免费阅读 从穿越火影开始成为最强的忍者免费阅读 超无敌女友与超能力世界免费阅读 猴子,咱叫上杨戬反吧!免费阅读 从认购证开始缔造金融王国免费阅读 觉醒唯一治疗系后,我成神了免费阅读 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免费阅读

商鞅凯旋归来后,虽已连日征战,却依然夜不能寐。他在灯下研读着详尽的舆图与各国情报,思考着秦国的下一步战略。

次日清晨,商鞅求见嬴渠梁。

"武安君清晨来访,必有要事。"嬴渠梁放下手中竹简,示意商鞅入座。

商鞅深深一揖:"陛下,臣夜思晓想,认为眼下局势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错失。"

"说来听听。"嬴渠梁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商鞅展开一卷舆图:"陛下请看,我军此次大胜,已占据河西之地。魏国西部已大半落入我手,但尚未达成根本性战略优势。"

他指向地图中央:"魏国虽败,根基犹在。若我军乘胜追击,迫使魏国东迁,则秦国可尽得黄河以西之地,形成'河山之固'。届时,我秦国将据险以守,稳固后方,放眼东方。"

嬴渠梁若有所思:"卿是说,趁魏国虚弱之际,彻底将其逐出黄河以西区域?"

"正是!"商鞅目光炯炯,"臣观天下大势,争雄逐鹿之日已至。我秦国欲成帝王之业,必先取得战略要地,稳固根基。魏国迁都,不仅可使我国获得广阔领土,更重要的是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战略支点。"

嬴渠梁起身踱步,思索片刻:"此议甚合朕意。不过,魏国根深蒂固,恐非易与。"

商鞅胸有成竹:"臣已有周详计划。我军可持续对魏施压,攻其要塞,断其粮道;同时派使臣晓以利害,令其知迁都之利。如此内外夹攻,魏国必然东迁。"

嬴渠梁眼中精光闪烁:"好!朕即刻召集军机大臣,详议此事。"

当日午后,咸阳宫内,群臣济济一堂。

嬴渠梁开门见山:"诸位,武安君提议乘胜追击,迫使魏国东迁,以便我秦国获得'河山之固'。诸位以为如何?"

张仪第一个表态:"臣赞同武安君之策。魏国素来强盛,若能迫其东迁,则我秦国不仅获得肥沃土地,更重要的是占据了战略高地。此乃成就霸业之基础。"

甘龙却持不同意见:"陛下,我军连日征战,将士疲惫,国库消耗巨大。若再兴兵,恐难持久。臣以为当休养生息,巩固已得之地。"

公子华点头附和:"魏国虽败,但底蕴深厚。若贸然进逼,恐引其他诸侯干预。我军远征在外,后勤补给困难,胜负难料。"

商鞅不紧不慢地反驳:"二位大人之虑并非没有道理,但恕臣直言,此刻正是出击良机。魏国马陵惨败,太子被俘,公子被擒,军心涣散,民心动摇。若我军持续施压,魏国必然考虑迁都以避其锋。"

他转向嬴渠梁:"陛下,臣并非主张立刻全面出击。我军可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策。一面派军持续骚扰魏国西部要地,一面派使臣进言,许以和平条件,使魏国自行决定东迁。"

嬴渠梁沉思片刻:"武安君之策确有可取之处。魏国若东迁,我秦国将立于不败之地。"

他环视群臣:"此事关乎国策,朕意已决。即日起,调集全国之力,对魏国形成持续军事压力;同时派得力使臣,晓以利害,促其东迁。"

商鞅补充道:"臣以为可派张仪为使,前往魏国。张大人口才出众,说服力强,定能完成此任。"

嬴渠梁点头赞许:"就依武安君之策。张仪为使,商鞅统军,朕要在半年之内,看到魏国迁都!"

一个月后,秦军再次大规模集结,分三路向魏国边境挺进。

商鞅亲率主力,直逼安邑,这座魏国重镇距离魏都安邑仅百余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城外,秦军旌旗招展,战鼓雷鸣,声势浩大。

城墙上,魏将军面色凝重地望着远处连天的秦军营帐:"秦军来势汹汹,我军实难抵挡。"

安邑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商鞅指挥军队在城外构筑工事,挖掘壕沟,搭建攻城器械,同时派兵切断城内外联系,形成完整包围。

商鞅并不急于强攻,而是派使者前往城中:"秦国无意屠城。若城中投降,秦军保证秋毫无犯;若负隅顽抗,城破之日,后果自负。"

城内守军犹豫不决。一日后,秦军开始第一波攻势,很快攻破外城。内城守军见状,军心动摇,最终选择投降。

安邑不战而降,秦军顺势向东挺进,连下数城。魏国边境告急,朝野震动。

与此同时,张仪已抵达魏都大梁,求见魏惠王。

大殿之上,魏惠王阴沉着脸:"秦使求见,所为何事?"

张仪不卑不亢:"寡君嬴渠梁有意与大王议和,特派臣前来商议和平之策。"

魏惠王冷笑:"秦国兴兵犯境,又派使臣议和,究竟何意?"

张仪神态自若:"大王明鉴,天下大势已变。秦国日强,而魏国马陵一败,元气大伤。如今秦军已占河西,兵锋直指大梁。寡君念及两国世代交好,不忍刀兵相见,故愿与大王和谈。"

魏惠王皱眉:"秦国欲和,条件为何?"

张仪缓缓道来:"寡君之意,魏国若迁都于东,让出黄河以西之地,秦魏可世代和平。魏国太子、公子均可释放,两国互市通商,秦国甚至愿助魏对抗齐楚。"

大殿内一片哗然。魏惠王勃然大怒:"荒谬!让我魏国举国东迁,岂非笑话?张仪,你回去告诉你家国君,除非魏国亡国,否则绝不可能答应如此无理要求!"

张仪不慌不忙:"大王息怒。臣斗胆一问:若秦军攻破大梁,魏国将何去何从?东迁乃保全国本之策。魏国根基在人不在地,暂时退让,保存实力,他日东山再起,未尝不可。"

魏相公叔痤进言:"大王三思。如今秦军势大,我军难敌。迁都虽损国威,却可保全国本。待他日休养生息,再图复兴。"

魏惠王踌躇不决:"容寡人考虑三日,再予答复。"

张仪告退后,魏国朝堂上争论不休。主战派坚决反对迁都,认为有失国格;主和派则认为当务之急是保全国力,迁都乃无奈之举。

三日后,张仪再次求见,魏惠王勉强同意:"寡人可考虑迁都,但秦国须先撤军,归还近期所占城池,释放太子与公子。"

张仪婉言拒绝:"大王此言差矣。秦国既已胜券在握,岂有先行撤军之理?不如这样,魏国先迁都,秦国再释放人质,至于城池,河西之地归秦,其余可归还魏国。"

双方据理力争,最终张仪说服魏惠王,同意在秦军撤至安邑一线,并释放魏公子卬后,魏国开始筹备迁都事宜。

魏惠王虽表面答应,但暗中仍不甘心,一面拖延迁都进程,一面暗中联络齐楚,希望获得援助。

商鞅洞悉魏国意图,决定加大军事压力。秦军在河西地区展开新一轮猛烈攻势,连克数城,进逼大梁外围。

同时,商鞅派出精锐斥候,监视魏国军队调动和迁都准备情况,发现魏国确实在暗中集结兵力,准备反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免费阅读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免费阅读 秦朝历险记免费阅读 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免费阅读 日月旗插遍世界免费阅读 我家动物园通大唐,爆宠小兕子免费阅读 大明抄家王免费阅读 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免费阅读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免费阅读 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