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人无远虑(2/2)
商鞅立即调整策略:";魏国口是心非,我军当以实际行动促其兑现承诺。";
他命令北路军切断通往大梁的粮道,南路军直逼黄河渡口,控制水路交通。大梁外围,秦军构筑永久性营垒,显示长期驻扎之意。
大梁城内,粮价飞涨,民心惶惶。朝堂上,主和派声势渐涨:";大王,秦军已断我粮道,城中存粮不足两月。若再不迁都,恐生民涂炭。";
魏惠王最终屈服于现实:";传令下去,准备迁都。先遣老弱妇孺,后移朝臣军队。新都选在大梁以东的睢阳。";
消息传到秦营,商鞅松了口气,但仍不放松警惕:";魏国狡诈,不可尽信。我军当继续施压,确保其确实迁都。";
魏国准备迁都的消息很快传遍诸侯国。各国反应不一,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忧心忡忡。
齐国派使者前来秦国,表示祝贺,同时试探秦国意图。商鞅接见齐使,态度友好但不失警惕:";齐国马陵大捷,已显赫威名。我秦国此举,不过收复故土,立足河西,无意与齐国争锋。";
楚国则暗中联络赵、韩等国,商议共同抗秦。然而,各国见秦军强盛,不敢轻举妄动,多持观望态度。
一日,商鞅在军帐中接到密报:";魏国暗中联络齐楚,欲借助外力反抗我军。";
商鞅沉思片刻,派人星夜赶往咸阳,请求增兵,同时调整军队部署,加强对大梁的包围。
嬴渠梁收到军报,当即决定:";调集十万精锐,增援前线!同时派使臣分赴各国,明确表态:秦国此举仅针对魏国,无意与他国争端。";
各国使者回国复命,诸侯国虽仍忧心忡忡,但暂时无人敢于出兵相助魏国。魏国见求援无门,朝野震动,迁都计划不得不加速推进。
##六、魏国东迁
在秦军强大压力下,魏国终于开始实质性迁都行动。无数车马载着朝臣家眷、重要物资,陆续东迁。大梁城内,一片忙碌景象,街头巷尾充满了离别伤感。
魏惠王最后一个离开大梁,登城远眺,感慨万千:";祖宗基业,竟毁于寡人之手。";
魏相安慰道:";大王勿忧,迁都乃暂时之策。待国力恢复,他日必能重返故土。";
魏惠王长叹一声,带着满腹不甘,踏上东去的征程。
随着魏国朝廷东迁,秦军开始接管黄河以西地区。商鞅亲率大军进驻大梁,举行隆重仪式,宣告秦国正式接管此地。
他下令:";秦军入城,秋毫无犯。严禁扰民,违者军法处置。";同时颁布安民诏书:";百姓安居乐业,税赋三年减半。能者可为秦吏,愿随魏国东迁者不加阻拦。";
这一政策使当地民心迅速稳定,不少魏国百姓选择留下。商鞅又派张仪等人负责善后,将新占领区纳入秦国统治体系。
魏国东迁后,秦国一举获得黄河以西广大区域,战略态势为之一变。
商鞅率军凯旋回咸阳,向嬴渠梁禀报战况:";陛下,魏国已东迁,我军全面控制黄河以西地区。如今我国已有';河山之固';,可东向发展,逐鹿中原。";
嬴渠梁龙颜大悦:";卿立下大功,使我秦国由偏居一隅的西戎小国,一跃成为威震诸侯的强国。朕当重赏。";
他亲自为商鞅斟酒:";卿有何打算?";
商鞅郑重道:";臣以为,我国当趁此良机,进一步深化变法,巩固国力。外抓军事,内修政治,为日后一统天下做准备。";
嬴渠梁点头赞许:";卿所言极是。朕已决定,在新占区全面推行秦法,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建议:";可在新占区推行军功爵制,鼓励军功;同时实行统一度量衡,便于治理。此外,还需加强对周边诸侯国的外交工作,以离间为主,防止其联合抗秦。";
嬴渠梁与商鞅彻夜长谈,商议秦国未来战略。天明时分,一份详尽的国策已然成型。
魏国迁都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引起轩然大波。曾经的强国,竟被迫东迁,这在战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各国使节纷纷来访秦国,或是祝贺,或是试探,或是寻求合作。秦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大幅提升,成为诸侯国中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嬴渠梁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庆典,彰显秦国威望。各国使者齐聚一堂,见证秦国崛起。
席间,齐国使者悄声问张仪:";秦国下一步,是否会东向进逼我齐国?";
张仪笑而不答,只轻抿一口酒,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
楚国使者则忧心忡忡:";秦国如此强大,楚国当如何应对?";
张仪善于离间:";楚国何必忧虑?我国与楚相距甚远,无直接冲突。倒是齐国,恐怕对楚国虎视眈眈。大王何不与我国结好,共同牵制齐国?";
在秦国的外交攻势下,诸侯国间疑虑丛生,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联盟。
与此同时,商鞅在国内继续深化变法,巩固秦国国力。他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军功爵制,鼓励军功;统一度量衡,便于管理;鼓励耕战,重农抑商,使国力日益强盛。
短短数年间,秦国从一个偏居西陲的弱小诸侯,发展成为威震天下的强国。黄河以西地区全面纳入秦国治下,为秦国东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日,嬴渠梁在咸阳宫中展开一卷舆图,细细审视。商鞅立于一旁,与他共同研究天下大势。
";河山之固已成,我秦国当何去何从?";嬴渠梁问道。
商鞅指向地图东方:";陛下,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我国已立足河西,下一步,当东出函谷关,直指洛阳。";
嬴渠梁目光炯炯:";要兼并六国,非一日之功。当从何处着手?";
商鞅分析道:";韩国弱小,介于秦魏之间,可为首选;赵国北连匈奴,多有牵制,暂可缓行;魏国元气大伤,可持续施压;齐楚强大,当采取离间之计,使其内耗。";
嬴渠梁满意点头:";卿谋划周详。朕相信,在卿辅佐下,我秦国定能一统天下,成就帝王之业!";
商鞅目光坚定:";臣愿尽忠竭力,助陛下实现大秦帝国之梦!";
窗外,咸阳城繁华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这座日益强大的国度,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迈向统一天下的宏伟征程……
天下,将兴,大秦!